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半岛割完一波就“跑路”健身房都有哪些套路?
半岛割完一波就“跑路”健身房都有哪些套路?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赚钱或者说没有一个持续盈利的模式。试想一下,如果你开了家小店,每个月、每年都能赚钱,并且活得很好,你会担着被人“追杀”的风险跑路?
首先健身房的前期投资很大,这点我想不用细说,光看看他们租用的场地和大量昂贵的健身器材就知道了,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业教练、会籍顾问、财务、前台等工作人员,需要支付员工工资。
为了快速回本,甚至赚上一笔,很多健身房采取的都是预售制的形式,既卖会员卡、又卖私教课,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。
如果一家店开起来需要100万,经过两个月的营销,收回200万,但之后的收入几乎为零,却还需要每天开着水电为会员提供服务,每月发放员工工资,那赚了的100万能撑多长时间?
我们都知道运动是反人性的,而高强度的健身更是,想一想你上次运动是什么时候?你上一次开启运动、健身计划,坚持了多长时间?
和挥汗如雨、强迫自己自律比起来,当然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里更符合人性。这就导致,尽管你家楼下就有一个健身房,但你觉得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,所以从来没想过要去里面办张会员卡。
其实大多数人和你想的一样,这就意味着,能去到健身房办卡的人属于极少数群体。而即使这些人去办了卡,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,更是少之又少,那之后续卡的意愿就更不用说了。
我们都知道,现在大部分的网络软件公司都会免费让你使用他们家的软件,不过免费的都是基础功能,想使用更高级的功能就得开会员或单独购买,于是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,每项增值服务只收9.9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。
国内的健身房也模仿了这个增值服务的套路,就是私教课,这种课程动辄几千上万,能给健身房带来的利润远高于卖卡,但却往往往存在一个有价无市的问题。
我们刚才说过,去健身房里办卡的本身就是一小撮的人,而能坚持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,没多少人长期来健身房,销售和教练就是想卖课都没法卖。
就目前国内健身房单一的盈利模式来看,两者其实没什么区别,甚至大健身房崩盘的速度可能更快,个人的损失也会更大。
有人曾做过调查,发现在国内开健身房,无论大小,还不如开饭店、咖啡馆、面包店。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,没有一家赚钱。
快速扩张曾让它一时风光无两,可也加速了它的衰亡。为了快速回收现金流,浩沙健身只能寄希望出售健身房低价卡种。
原本单年就要3800元的一年卡,最后卖到了1800元三年。公司甚至一度采用员工持股的方式,意欲弥补一部分现金流,但最终难挽颓势。
他们的操作流程是,先把公司转让给其他人,这样做既可以规避掉法律风险,同时又能稳住健身房会员,让大家以为只是换了老板。
等团队接手健身房后,会继续经营半个月左右。针对可能出现的会员“集体维权”,他们也能应付,比如在健身房门口贴告示,称经营不善,要向法院申请破产,让会员走正常的法律途径维权。时间一长,绝大多数人就会放弃维权。
而为了不被警方立案追究,他们会让律师去处理闭店的工作,将这种闭店行为定义为属于民事责任范畴的合同纠纷,而不是,这样一来警方就不会立案。
即使会员去打官司,也会采取拖延战术,最终他们的损失只是“接盘侠”被列为失信人员,但这没关系,因为对方收了钱,早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。
只需要五六十万元的启动资金,租场地,装修门面,招几名销售和教练,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赚个上百万。
不过越来越多的跑路事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,上海就针对预付款消费出台了有关监管规定,比如经营者需使用银行专用存款账户管理预收资金等。
健身房跑路的痛点真实存在,这让一些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商机,纷纷杀入健身行业,企图以互联网的模式颠覆和改造行业。
首先,有别于传统健身房的售卡制,这批健身工作室推出门槛更低的月卡、次卡,和动辄几千上万的年会员卡比起来,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,减小了他们的付费压力,因此普遍的付费意愿更高。
而还有的健身房则主打月卡制、24小时、小型化半岛官方网站、智能化模式,致力于把健身房做成711式的便利店。
互联网健身房普遍租用小场地,减轻了租金负担,并在店面设计上,通过设置电子门禁,省去淋浴房等方式,减少了后期的维护成本。
在人力成本上,互联网健身房更是做到极致。每个店铺只有一个固定员工负责运营和维护,教练都是兼职,按课时费结算,没有销售团队,用户来自线上的营销。
我们希望某一天找到良好经营模式的健身房,不再不停地让消费者办卡,不再出现跑路,更主要的是能真正影响国内的健身风尚。